做国内最受信任的资产服务与交易平台
详情

《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建设规范》专家小组讨论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青金中心参与规范修改研讨会

2019-08-12 17:58:12 来源:本站原创

2019年8月9日,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牵头举办的《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专家小组讨论第二次闭门会议在北京召开。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中国银行业协会、国内大型仓储物流公司、金融机构、商品交易平台、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技术监管机构等相关单位代表参与本次闭门研讨会。


本次会议是在上一次会议(6月17日)讨论意见的基础上,对“规范”细则展开进一步探讨。会议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沈绍基会长主持,他首先阐述了对“规范”的各章节的具体细节修改及思路,详述了全国性可流转电子仓单这套体系的价值和意义,对体系内登记、仓单开具、仓单运营平台、仓单规制等具体要素部分,做了详解。希望参会各方对电子仓单体系的功能的完备性、“规范”细节描述的准确性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本“规范”的指导专家,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赖金昌先生在会上详细阐述了“规范”的意义、价值与适用范围。他认为,这套“规范”是在国内“仓单法”暂时缺失的情况下,由协会牵头通过构建联盟体系的方式来解决存货融资和交易问题的一套全新的体系。


对于部分与会方提出的该体系与现有业务运行中的“惯例”有差异的问题,赖先生解释道,这对中国来说是一套全新的体系,但我们也不能把这个问题想得过于复杂。一方面,对于登记、运营平台运营等技术问题,在中国已经不是难题。对全国性可流转仓单进行产权登记,在技术实现层面上只是一种记账方式;另一方面,目前在国外,不仅部分发达国家通过法律实现了类似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南亚甚至非洲一些国家,对于其支柱型的商品类别也有成功实施类似体系的案例。


青岛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副总裁邓洁表示,这半年来我们在许多实际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看到金融机构对存货的关注、投入和创新。在青岛,我们看到有橡胶,在全国范围内还有钢铁、煤、粮食甚至还有设备产品、电子产品等品类都已经有了非常创新的存货融资试点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广泛使用了物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这些方式得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一致认可。但在这些创新项目中,其实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具体的方法、方式有了,小范围的实施也都跑通了,却缺乏一套体系、机制来支撑这些创新,使其能够更开放、更普及、解决更多问题,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存货融资和交易服务。

参会专家与各机构负责人就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希望建立一个体系,以联盟的方式来积极推进解决存货融资问题。会议对“规范”的各个章节及细节描述都做了逐条讨论,提出数十个待调整的细节问题。


本次闭门会议进一步推进了“规范”的制定,与会各方除了参与编制“规范”以外,还会积极参与到推广“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中去,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借助已有相关法律的支持,携手推动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的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